据北京报道, 居住在北京的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沉睡之城”燕郊这个名字。 该镇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由于紧邻北京市通州区,

吸引了来自北京的大量人口和住房需求。 结果,

房价飙升。 从2015年到2017年, 房价上涨了206%。 近年来, 类似的例子在中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屡见不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人口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是一种必然现象。 因此, 推进都市圈建设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应有之义。
        2月21日,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22年, 中国都市圈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 到2035年, 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将形成, 并要求放开除个别特大城市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作为都市圈发展的“双刃?!? 房价是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22日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季论坛:建设现代大都市——理论与对策”发布会上,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中国社科院指出, 要促进都市圈健康发展, 要高度重视, 巧妙引导和调控都市圈住房市场和保障问题, 构建一体化住房体系。 以都市圈为空间尺度, 推进都市圈住房规划与管理。 倪鹏飞指出, 房价是决定大都市区的无形市场的大拇指。 住房是最基本的需求, 房价和地价是商业和生活最重要的成本之一, 对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和结构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如果说市场是塑造都市圈的无形之手, 那么房价就是这只手上的大拇指。 但同时, 住房也是一种投资性房地产, 这决定了房地产是城市发展的“双刃?!?。 在他看来, 房价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过低的房价会导致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缺乏外部压力, 过高的房价会导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失去动力和条件。 因此,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的定位, 抑制投机行为, 确保大都市区的红利不被高房价透支; 同时, 要按照“人地相连”的原则,

保持供需匹配, 根据收入增长不断调整房价。 合理区间, 通过供需调整, 房价始终处于合理区间。 倪鹏飞提出, 在都市圈发展中, 要构建以都市圈为地理单元的综合住房体系。 该体系不仅是指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和农村的住房空间整合, 还包括新房、二手房和出租房屋的类型整合。 也就是说, 都市圈内的住房市场是一样的, 是都市圈内所有居民的共同市场, 居民可以在任何地点自由选择住房。 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这一制度与现行限购政策并不矛盾。 现在即使在同一个城市,

不同地区的限购政策也可能有所不同。
       相同的。 在大都市区采取差异化的行政管控措施, 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和时间段内优化住房空间布局, 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具体来说, 首先要综合考虑都市圈的人口规模结构、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土地等资源环境、住房存量资源, 制定综合住房空间规划。 其次,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跨行政区职住分离和大都市通勤带来的成本效益差异化, 不同行政区应尊重市场主体的最优空间配置选择, 同时, 根据 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 土地资源和环境。 供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税收共享, 就住房一体化相关问题签订协议。 记者注意到, 河北廊坊北部燕郊、香河、大厂三县现已与北京副中心协同发展, 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统一标准。 2019年1月, 《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级)(2016-2035年)》提出, 合理引导燕郊城区规划建设, 与城市副中心良性互动 形成以推进三河为重点, 将湘河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平衡、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城市建设群。